周川:蘇霍姆林斯基是獨一無二的
孫孔懿先生的新著《蘇霍姆林斯基評傳》,翔實地敘述了蘇霍姆林斯基獨特的教育事跡、思想歷程以及人格境界,描繪了一幅精美的蘇霍姆林斯基的肖像畫。這部著作,是作者十余年來潛心研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部扛鼎之作,也是這個研究領域的一項最新成果。
蘇霍姆林斯基在世界教育史上是獨一無二的,他是特定時代、特定社會土壤之中成長出來的特定“這一個”教育家。從這部《評傳》中,我們可以感受到,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、對教育,具有一種慈父般的情懷、信徒般的虔誠;他以作家的眼光、哲人的睿智、學者的嚴謹,來觀察和思考他的學生,觀察和思考教育的現象和本質。這些都是蘇霍姆林斯基超出常人的地方,是他獨特的精神素養和心智品質的體現,也是他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個人原因。他的這些個人品質完美地統一在他那傷痕累累的軀體之中,成為他的精神支柱和教育智慧,也成為他的教育行為方式,成為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長善救失、立德樹人的一種現實力量。
在蘇霍姆林斯基博大的教育思想和經驗體系中,最核心的教育信條就是:“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完整世界。”也就是說,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,都是與眾不同的“這一個”;任何有效的教育原理和方法,只有適合特定的“這一個”的時候,才是真正有效的,否則,它運用甲生身上是鮮花,在乙生那里很可能就變成了毒草。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思想和經驗的精髓所在,也是他成功的“秘訣”所在。蘇霍姆林斯基正是在自己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,不斷地觀察、思考、行動,成功地對這一個個“獨一無二的世界”施加了獨特的教育影響,他在發展了這一個個“獨一無二的世界”的同時,也成就了自己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教育家。
蘇霍姆林斯基是特定時代、特定社會土壤之中成長出來的“這一個”特定的教育家,但是,他的教育思想和經驗,他的教育信念和情懷,并不受時空的限制,而是具有一種超越時代、超越具體社會形態的更普遍的人性意義。這也正是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研究,在世界范圍內,在社會制度完全不同的國家里,至今仍方興未艾的重要原因。
《評傳》一書,是孫孔懿先生積十余年之功鉆堅研微的結果。從這部著作的字里行間,我們也同樣能感受到作者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崇敬之情和深刻理解,感受到作者在思想和情感上與蘇氏的共鳴,知之深愛之切。這樣一種“十年磨一劍”的問學精神,在當前也是格外值得倡導的。
